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榆林市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榆林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8/4/11 15:17:01 浏览次数:519

 

 

榆林市教育局文件

 

榆政教发〔201853

 

 


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榆林市

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高新区教育局,局属各单位:

现将《榆林市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榆林市教育局

          2018410

(全文公开)

 

 


榆林市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管理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明确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目标,强化目标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追赶超越”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结合全市教育实际,坚持目标导向,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过程管理,达成预期目标,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大力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以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为总目标,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保障,按照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抓均衡、普通高中抓提质、职业教育抓技能、教师队伍抓专业、教育教学抓内涵的总体思路,科学确定管理目标,分阶段、有步骤达成预期目标。逐步构建起政府、学校权责清晰、科学高效、尊重教育规律的新型教育行政治理结构,有效转变教育管理方式,落实学校责任主体地位, 按照民主程序制订相应的民主决策、家校联系、社会参与学校评价等制度,形成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制度,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以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相关工作为重点,针对教育中心工作和年度工作要点,确定基础教育管理目标。

2.结合实际有操作性。管理目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本着便于考核、易于操作原则,务求教育目标管理可行有效。

3.激励先进有导向性。教育目标管理旨在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和重点目标,转变作风、提高效率、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二、创建目标

(一)普及程度。2020年,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98%,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5%。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9.9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县域内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二)创建任务。2018年,绥德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验收,全市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2020年,1-2个县市区建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市区。完成幼儿园分类认定工作和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化高中创建工作,2020年,创建省级示范园10所、市级一类园40所;创建省级示范高中5所、标准化高中9所。全部县市区通过省级“双高双普”评估验收创建1所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教育,建成2-3所民营性质的品牌学校。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创建活动,2018年市直学校全部建成智慧校园,2020年实现市域内中小学全覆盖。

(三)办学条件。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75所公办园建设任务。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2018年项目、县城以上60所义务教育学校年度建设项目及农村改薄和乡村学校建设项目,并按教育部时间节点,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整合职教资源,全市21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18所,县域内行业部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全部整合到县市区职教中心。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并实现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全覆盖,信息终端覆盖每间教室。

三、内涵目标

(一)主要目标。科学合理制定区域、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专项规划,构建起省市县校四级上下贯通、合纵联横的“四新四大”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十九大精神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规教学课堂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制度保障等一脉贯通,整体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规范特色发展,培养一支具有现代理念、广阔视野、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名校长、名教师队伍, 并涌现出一批文化浓郁、管理规范、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群众信赖的好学校。

(二)教育管理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执行民办园减免保教费和公办园适当收取保教费政策,民办园贵、公办园入园压力大等问题得到缓解,民办园管理规范有序。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机制完善,教学、教科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政策落实到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有保障,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失学儿童少年的关爱体系建设和政策落实到位。县市区教育行政部对高中阶段教育有政策支持,有管理制度,有评价标准,高考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普通高中招生行为、学籍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和备考、评价等方案健全并起到积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县市区职教中心完成县域内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积极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合作办学,“双师型”教师占比逐年提高,2020年达到50%。特校就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形成制度保障,学校与医院、康复机构配合,开设康复训练课程,特教津贴提高至基本工资的50%。建好市级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乡镇社区教学中心、村级社区学习中心,为社区学员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氛围和全民终身学习体系逐步形成。

(三)课程教学。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八项行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校园建设“四化”行动、德育“塑心”行动等有实效,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建成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教师成长中心和家长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幼儿园园务管理规范,保教工作精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全面执行,课程开足开齐,常规教学扎实高效,教学从知识传授走向核心素养培育,县级“双常规”视导覆盖所有学校。中等职业教育逐步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能源化工产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专业凸显。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作业批改等符合要求,课后服务试点推行并逐步推广,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有新措施,校外教育彰显活力,研学旅行由县内、市内拓展到市外、国外。“三节一会”定期举办,校园足球班级、校际、县域内联赛定期举办,校园足球示范学校每周1节足球课落实到位,“新华美育”、榆林市教育数字图书馆等网络资源平台常态化应用,并形成教学成果。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并积极搭建活动成果展演平台。

(四)教研教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电教等机构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高质量完成针对部门职能和个人专业的调研报告、教科研论文,并在县级以上刊物、媒体刊载,教科研人员听课制度得到落实。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建成1个学科教科研基地,形成教科研成果,辐射带动区域内教育教学工作。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实效性得到加强,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情、关注学校的教科研习惯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走班教学全面推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和质量年度报告工作扎实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智慧课堂成为新常态,实验教学常规化开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提升。课程改革创新推进,逐步积累起长短课和跨年级、跨学科课程建设经验,并形成校本课程。

(五)教育质量。学前教育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小学化”倾向得到扭转。义务教育学校按相关要求定期组织质量监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方案、有细则,组织、管理、实施、监督、推进到位,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健全,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作为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并实施具体的激励措施。各普通高中二本以上升学率较前一年有明显进步,榆林中学一本升学比率和名校升学比率有提升,普通高中坚持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路子,体育、艺术等特色专业升学人数大幅增加,考入名校人数有突破。推进“管、办、评”分离,引进第三方评价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以评估倒逼教育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六)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无有偿补课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事件发生。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启动逐年推进,新建学校新任校长均实施职级制,落实局长听课制和校长听课带课制度、“三个报告”制度。形成省市县校四级贯通的教师、校长队伍骨干体系,“百千万”工程有效落实,名优教师(校长)室(坊、站)形成教科研成果并引领区域教育,五年一轮全员培训全面完成。“县管校用”管理体制、教师荣誉制度落实到位并逐年完善,教师交流轮岗符合规定要求。绩效工资、班主任津贴及相关补助的发放起到激励先进、惩戒后进作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按要求足额发放。

(七)制度建设。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制定章程,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完成章程核准工作,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制度化体系逐步形成。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部门岗位管理职责得到强化,领导干部素养明显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构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设置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健全,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形成长效机制,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八)党建工作。机关、学校党组织健全,并将其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将中小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做到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两学一做”、“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且内容丰富,极具感染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目标管理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省、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追赶超越”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把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作为未来三年的中心工作,并结合部门、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目标管理工作机制,坚持目标导向,务必在贯穿融入上下功夫,在落实落细上见成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认真研读管理目标,以目标愿景对区域教育进行全面体检,全面治理,确保预期目标顺利达成。

(二)明确工作责任。全方位落实责任是目标管理的前提,教育行政部门管什么、学校做什么、教师教什么务必厘清界限,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科学确定区域内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目标,并明确职责范围。市上将根据本方案,分年度制定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并定期不定期督导各县市区和学校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市教科研、电教等机构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基层完成目标任务。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和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学校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保证层层落实责任。

(三)强化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达成教育目标的关键,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教科研、电教等机构要加强检查、指导,并根据考核指标进行定期考核,保证工作实效。各学校要锁定管理目标,强化对标研判,整改提高,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顺利达成既定目标。市上在强化过程管理的同时,重点开展校风、教风、学风“三风”督导,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保证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四)本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年至2020年。

 

 

 

 

抄送:省教育厅办公室。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市考核办。

榆林市教育局                     2018410日印发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