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鸽子”们托起飞翔的翅膀

---横山区第三小学二年级二班新教育活动纪实

文章来源:横山区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2020/4/23 15:56:30 浏览次数:475


横山区第三小学二年级二班有个响亮的名字——“小鸽子”班,这里有一群热爱读书的孩子,这里有心向阳光的老师。在班主任老师董丽丽的带领下,师生共同确立了班级的发展愿景: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阳光下读书成长,在知识的天地间沐风栉雨,振翅高飞。

董丽丽老师将新教育的儿童课程引进班级教育,让晨诵、午读、暮省走进教室,走进每个平凡的日子,走进每个独特的生命。


一、 晨诵: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


晨诵一直以来都是“小鸽子”班的特色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小鸽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早读前的十五分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他们还用歌舞的形式将国学经典搬上了舞台。在疫情期间,晨诵从未间断。董老师通过三十多次钉钉直播课,带领学生读《新教育晨诵》,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栖居。


疫情期间线上晨诵

                                                                

(一)关照生命,叩问自我——在晨诵中成长

新教育晨诵作为一门综合课程,不仅能使师生在日积月累中传承中华文化,享受韵律美的熏陶,它同时也是一种仪式,叩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董老师正是利用晨诵课的特点,让每一次叩问读诗都与学生的生命相联系,让学生在读诗、悟情中拔节成长。

例如在诵读《爱之歌》这一组诗歌时,董老师在每一节晨诵课开始的时候首先诵读主题诗,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珍贵,学会感恩,逐渐把这份“爱”留在心中。

爱之歌

亲人,是一棵大树,让我们依靠,让我们留恋。

亲情,是爱的一种,给我们希望,给我们力量。

怀着感恩的心,感谢亲人们给自己的温暖与支持。

学会感恩,感恩成长路上与老师和朋友的相遇,唱响一首爱之歌。


在整组诗歌的学习中,老师围绕“爱”的主题,提出叩问,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叩问自我,理解亲情,表达亲情,用实际行动回报亲人的爱。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中,语气坚定,感情诚挚,诗歌把“爱”的力量传递给了孩子们。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传递了爱的力量。

(二)仿写诗歌——新教育晨诵的额外馈赠

新教育晨诵是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让诗歌真正滋养小读者的心灵,不要求学生抄写、背诵。但是阅读与写作相助相长,董老师在晨诵课中巧妙地运用填空补白、换词换句等方法引导学生仿写诗歌。

例如在直播学习《胡须里的故事》时,老师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顺势引导:“你们家里谁的故事最多?他(她)的故事藏在哪里呢?”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就鼓励孩子们课后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通过钉钉班级圈、小打卡程序或者微信把自己的作品发给老师。董老师坚持“重复好句子,坚决不批评”的原则对孩子们的创作点评鼓励,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写出了很多精彩纷呈的作品。

学生作品:

老奶奶的故事

曹峻齐

九十九岁的老奶奶,

她的故事太多太多。

老奶奶的故事,

都在白发里藏着,

只要用手轻轻一摸,

故事就会蹦出一个。


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经说过:“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董丽丽老师在坚持带领学生晨诵的过程中,呵护了孩子的童真,让孩子的眼睛充满想象,充满诗意。


二、 午读: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推进师生阅读,与伟大的智慧对话,让阅读丰盈我们的精神,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从一年级开始,董老师利用午读时间和阅读导读、阅读分享等课型引导“小鸽子”班的孩子们读了《学拼音儿歌77首》《成语儿歌100首》《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没头脑和不高兴》《小巴掌童话》《西游记(拼音版)》《小布头奇遇记》等十几种儿童书,使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疫情期间,根据二年级下册语文课程安排,孩子们和老师共读了《雷锋日记》《雷锋故事》,和家长共读了童话书《七色花》。


亲子共读


(一)午读——印章燃起的读书热情

好习惯从小培养。一年级刚入学时,为了培养“小鸽子”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董老师推荐家长买来《学拼音儿歌77首》,并根据拼音教学的内容,把儿歌书划分为21个板块。她将读书考核的办法定为:学生每完成背诵一个板块的内容,就给盖一个印章;每得到3个印章可以兑换一次礼品。从此以后,每一天的午读时间,教室里都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下课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背诵儿歌。最后每个孩子的辛苦付出都换来了七种精心准备的礼物,他们第一次觉得“书是甜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老师采用了不同的办法激励学生读书。二年级上学期,她利用一节整本书导读课让学生对《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充满了期待。孩子们在午读时边读边思考:为什么狐狸爸爸了不起?同时学会了和父母、老师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把读书收获通过完成“一米阅读”APP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就这样,学生的读书热情被一点点地点燃,学生爱上了读书。

(二)亲子共读共写——生命的另一种精彩

新教育倡导亲子共读共写,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疫情期间,董老师推荐孩子们和父母共读《七色花》,读完以后亲子共写读书心得。家长对亲子共读尚能接受,但是部分家长对亲子共写还心存疑虑,总害怕自己文笔不好,让人看了笑话。对此,董老师率先垂范,把自己写的随笔以美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私信中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对于私发来的作品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给予修改,最大限度体现亲子共写的意义。

在董老师的鼓励下,班里所有孩子和父母都参与到这场读书写作的“盛筵”中来。她将这些共读共写的资料分类整理汇集成册,作为孩子们成长的礼物予以收藏,还坚持将共读共写的优秀作品以美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孩子树立自信,给家长正确引导。一位妈妈写道:“作为一个家庭妇女,过去的十五年中我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这次和孩子共读共写,使我对生活有了另一种期盼。”在他们的作品中,老师敏锐地感受到了每一个孩子家庭中爱的故事,更看到了新教育的力量——阅读改变了教师,改变了学生,改变了父母,改变了家庭。


三、 暮省:与心灵的自我对话


为了让学生能立足自己的生活,关照他人的生命,关注当下的社会,对所遭遇事件进行反思和自省,疫情期间,董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抗击疫情的新闻,发现感人至深的事例,鼓励学生利用“说写”的形式,在小打卡的圈子和钉钉班级圈中发表暮省内容。在“停课不停学”和“清明节系列活动”中,学生以朗诵、写诗、绘画、办手抄报、说写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活动感受。

说写、绘写——提倡多样化的暮省表达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书写速度影响表达效果的因素,董老师鼓励孩子们说写、绘写。每天下午,孩子们捋一捋一天中发生过的事情,想一想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再利用微信中的小打卡和钉钉班级圈说写。

“小鸽子”班的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就曾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做过绘写尝试。薄薄的小书里,一幅幅稚趣十足的画作、一行行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记录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寒假期间,孩子们将读书的内容用绘写的方式记录下来,董老师将这些材料加以整理,成了一本本“我们自己的书”。


学生自制绘本


不管是说写还是绘写,董老师都尊重孩子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在与这群“小鸽子”相处的一年多里,在与“新教育”同行的三百多天里,董老师也在成长。通过假期里的培训学习,她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更加坚定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信念,愿在新教育的蓝天下为“小鸽子”们托起飞翔的翅膀。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