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不怕吃苦 缺氧不缺精神

---记靖边县二次扶贫援藏教师李勇的先进事迹

文章来源:靖边县教体局 发布时间:2020/6/18 9:05:51 浏览次数:1062

    2020年5月3日,李勇老师再次踏上去西藏的行程,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第二次援藏之路。
    李勇是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2016年8月,他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号召,自告奋勇报名援藏,克服种种困难,于2019年7月圆满完成了长达3年的援藏工作任务。
    今年春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的情况下,省教育厅又组织“新一批组团式”援藏工作。省教育厅根据李勇老师在西藏阿里高级中学任教三年的表现及受援学校的要求,点名要为人敦厚、爱岗敬业的李勇老师再次援助西藏。李勇老师的妻子和年过花甲并患有心脏病的老母亲知道后很不高兴,“你已经援藏三年了,回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呀,怎么又要去”他的妻子抱怨说。“教育厅来通知了,点名要我再去西藏,县教体局也同意了,说明那里需要我,我是共产党员,我怎么能拒绝组织的安排呢?”李勇老师做通了妻子和母亲的思想工作,毅然接受了二次援藏的任务。
    4月23日,李勇老师做完体检,在家里调整两个星期,新一期的援藏之路就这样要从再一次的离别开始了。回想自己回陕不到一年,工作之余一家人可以享受着天伦之乐,却要再次踏上援藏的征程,而且一去又是三年。李老师为了安慰母亲和孩子,带着妻儿老小一家人去了一趟西安,游玩了几天,也算完成了自己带家人出游的一个心愿,他很感激妻子的关心、支持和包容。
    5月3日,李勇启程前往雪域高原,尽管他心中有无尽的不舍和留恋,但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第九批陕西援藏工作队中的一员,李老师已经做好了准备,为祖国西部边陲兄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将勇往直前,牢记使命。


阿里地区的自然环境


    陕西对口扶贫援助的地区是阿里。阿里地区在西藏自治区的最西边,与省会拉萨的直线距离1100千米,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人口不足10万。这里没有一丝绿意,除了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四周就是高山。宁静的狮泉河依旧唱着不老的恋歌,河岸边一颗颗、一丛丛的红柳在沙砾与泥土中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笑靥如花;矮矮的雪莲花,是雪域高原的特有植物,紧贴着地面,顽强地经受着高原上肆虐的狂风的摧残,却依旧在风雪中绽放。 

    李勇老师已经不是十分惧怕这里的艰苦环境了,因为他是二返阿里的援藏教师,但在初来的时候的确要经历痛苦。三年前,李勇与18名陕西援藏教师队伍一同出发,经过五天的路途劳顿终于到达阿里,当天晚上,援藏教师队伍里的王老师就开始发高烧、咳嗽,吃药没有一点作用。第二天李勇就陪他去阿里中心医院进行检查并办理了住院手续。医生诊断,是高原反应,并患有肺气肿;这对于在低海拔富氧地区的人来说,患上这种病可能问题不是太大,但在西藏高海拔缺氧地区,这种病真不容小觑。这样的生活过了八天,李勇一直陪着王老师,虽然李勇的身体很疲惫,但看着一同支教的老师能健康出院,自己的那点辛苦和陪伴又算得了什么。李勇老师的敦厚友爱和与人为善,令王老师十分感动。
    其实,他自己当时也在经受痛苦的煎熬。起初几乎整夜无法入眠,头疼欲裂,每晚只能浅睡眠几小时,掉头发,肺部不适变形,食欲减退,加上工作繁忙,不久,他的体重比入藏前减少了5公斤。但他想想自己当初援藏的情怀、志向和领导的嘱托,坚决不能屈服,他要坚持完成三年的援藏任务,眼前的困难就忍痛适应吧。他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耽误工作,在工作中把自己当铁人,业余时间把自己当病人,自我照顾。他在阿里高级中学工作的三年里,付出了艰辛,但工作成效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肯定,这大概就是他们要求李勇老师二次援藏的原因吧。


李勇老师在西藏阿里高级中学上公开课


    阿里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失去信心等状况。在很多班级里,教与学是严重脱节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更无从体现。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基础实在差,上课困难,很多老师也对学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西藏有30多所高中,而阿里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是最低的。这里的学生基础太差,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这个难题比头痛、失眠、胸闷、气喘等高原缺氧带来的生理影响更刺痛李勇的心。他是物理老师,也担任班主任,他深入课堂实际,近距离地接触西藏学生,掌握汉族、藏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现状的不同,找出藏族学生理科学习的弱点,有针对性地放慢教学节奏、循序渐进。他重在改变教法和学法,大胆实践,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改变呆板机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树立起来了;沉闷的课堂逐渐活跃起来了,课堂上经常传来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声。学生们都说:“虽然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但我们学到的知识多,掌握的解题方法也多了。”阿里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阿里中学领导殷切希望“组团式援藏”团队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当地的老师,把阿里教育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在他们援藏期间得以改善。李勇老师的努力明显向学校师生所期盼的方向转变。2018年,李勇被学校评为“最美援藏教师”而受到表彰,师生献给李老师300多条洁白的哈达,就是莫大的嘉奖,表达着感激,代表着藏族人民的浓浓情意!


李勇老师给藏族学生辅导作业


    今年春季是疫情灾害的特殊时期,5月上旬,李勇到达阿里后,按规定隔离了14天,然后积极投身于熟悉的阿里高级中学,开始了一如既往的援藏教学工作,这次,他带高二年级两个班的物理课程。 

    援藏是李勇老师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也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勇老师两度进藏援藏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对责任、对人生的坚定信念。
    李勇老师在与笔者的交谈中说道:“生活再艰苦我都能挺过,条件再差也难不倒我。我曾因高原反应难受过,也曾因失眠而痛苦过。失眠成了我来藏区后觉得是最难适应的事,很多时候我都很担心这样下去的结果,但我坚持、坚持、再坚持,时常给自己加油、鼓劲,每天总是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给藏族孩子上好课,做好自己每天的工作。”他还说:“每当我一站上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什么样的痛苦和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在西藏工作的3年中,我积极工作,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党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深刻。”
    他写在日记本里的一段话更令人感动,他说:“援藏就意味着吃苦,援藏就意味着奉献,我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去适应艰苦的环境,很快融入工作中,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援藏、智慧援藏、务实援藏、廉洁援藏、奉献藏区’的誓言。”这就是李勇老师,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援藏教师对敬业、奉献的执着和支边人生的快乐与旷达,闪耀着一个援藏教师真、善、美的人性光辉和汉藏一家亲的博爱情怀。
    的确,“援藏”需要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承受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需要忍受难眠的漫漫长夜带来的孤寂和痛苦,更需要有终生抱病的思想准备。“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是援藏教师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正是李勇老师不畏艰辛、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的光荣写照。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