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教育扶贫纪实:为你点灯 照亮前行

文章来源: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0/8/18 21:30:24 浏览次数:438

“马老师,看我写得好不好?”14岁的张乐口齿不清,每次都热情地欢迎她的老师马波。张乐是田庄镇张家沟村人,智力为三级残疾,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母亲去世,姐姐嫁人,只有她和同样身患脑梗行动不便的父亲相依为命。
    2017年,绥德县教体局对因残不能到校的学生,建立工作台账,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了解到张乐的情况以后,田庄镇中心小学的两位老师马波和乔亚军就开始了对她的“教学”工作。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张乐时的情景”,马波告诉记者,第一次见到张乐时,她一个人呆坐在窑洞的角落,眼神不敢看陌生人。马波希望通过送教上门让张乐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做到生活自理。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三年间,马波和乔亚军每个月两次到张乐家里教学,现在,张乐不仅认识了基本的数字,学习了一些常识,更重要的是变得开朗大方,喜欢与人交流,偶尔还会做饭,这些变化谁也不曾想到。

结对帮扶

送教上门

    张乐的故事是绥德县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绥德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793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5202人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67人,送教上门54人),贫困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达标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无一因贫辍学。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董艳宁、董艳林姐妹两是枣林坪镇中山村的贫困家庭孩子。中山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从镇中心小学出发到家大约15公里都是山村小路,还要翻过一个大陡坡。姐妹俩同年迈的奶奶和无法正常行走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又要干地里的活,又要忙家里的事。枣林坪镇中心小学校长张东平了解了情况后,通过多方协调,给她们在学校解决了住宿,让姐妹俩能正常上学。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绥德县扎实开展控辍保学,落实县长、教育局长、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等“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明确每一个岗位的控辍保学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制定并印发了“绥德县教师结对帮扶贫困生”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制度和帮扶纪实簿动态管理工作制度。对因残不能到校的学生,建立工作台账,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教学,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绥德县教体局副局长雷彦飞介绍,“十二五”以来,绥德县改造中学15所小学及教学点62个,新建及改造幼儿园44所;投资2300万元购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实验设备,均衡教育资源,全面实现软硬件同步升级,真正实现内涵发展;精心打造“书香校园、儒雅校园、活力校园”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
    “只有通过好的学校和好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才能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雷彦飞说,一所所学校建起来,一个个孩子坐在教室里,点亮的是许多孩子的未来,也是许多家庭‘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来源:榆林日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