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600元的爱 他用余生来传递

文章来源:榆林市第十五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0/10/21 11:59:04 浏览次数:397


    二十八年前,他是受惠者,两位老师的600元,撑起了他梦想的蓝天;之后的二十余年里,他是赠予者,默默奉献,帮助一个个贫困学子找到属于他们的蓝天。“每每看到贫困学生,总能激起我心灵的共鸣,总忍不住去帮助他们。”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就是崔兴林,榆林市第十五幼儿园党支部书记。
    崔兴林,中共党员,现年43岁,榆阳区人,出身于农村家庭,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平时总是把微笑放在脸上,感谢挂在嘴边,把教职工的利益、需要放在首位,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谈心、关怀、送小礼物,他是孩子们的知心大哥哥,更是孩子们心中最喜爱的好老师。谈及现在的教育扶贫,崔兴林认为这是一种接力,一个教育人的爱的接力。
    

    27年前 恩师用600元点亮他心中的梦想 


    1991年,刚上高中的崔兴林,却面临着人生的一重大考验——交学费。由于家里人口多,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真的再也无力去承担他的学费,可交不起学费,就要面临辍学。一面是对于知识的渴望,一面却是无力承担的学费。崔兴林第一次感觉到人生的无力,第一次面临着与心中的梦想失之交臂。借,亲戚们手头也都不宽裕,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崔兴林的两位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原来,两位老师了解到崔兴林的家庭状况,知道崔兴林无力承担高昂的高中学费,就凑足了600元借给他。“当时,真的很感激,感觉自己的人生一下子就有希望了”,崔兴林说道。时至今日,当年的两位老师已年逾古稀,可每逢节日,崔兴林还总会去看望两位恩师。”其实,在接过学费的那一刻,我在心底里就默默发誓,一定要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贫困的学生。”崔兴林说道。
    

    从教二十七载 用行动传递爱的教育


崔兴林家访

    
    从教二十七载,从榆阳区芹河中心小学到榆林市第十五幼儿园,崔兴林一直怀揣着这份爱心,努力将爱的温暖带给每一个孩子。他常常告诉学生,生活的困难,就像一块石头,如果你把它垫在脚下,你会看得更远;如果你把它背在背上,它将会成为你的负担。大一班的李文悦是榆阳区外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刚出生那年,父亲不幸触电身亡,母亲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爷爷常年有病,药不离口,奶奶是聋哑人,常年需要有人陪伴生活。崔兴林知道情况后,多次进行家访,努力打开李文悦的心结。一有空他便给文悦讲励志小故事,激励她积极向上。课余期间,谈心、做游戏、做手工,崔兴林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李文悦那颗小小的心。知道李文悦喜欢跳舞,生日那天,崔兴林专门送了一双舞鞋作为礼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李文悦自信多了,会心的笑容也重新出现在她的脸上。“虽然李文悦现在毕业了,但我们的联系不会断,对她的那份关注也不会断。”崔兴林说道。 

崔兴林利用节假日去伴读并给家长讲些科学育儿方法 

    今年小三班的党子轩小朋友,三年前父母亲离异。母亲党然是先天脑瘫患者,属二级残疾,腿部活动不便,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子轩和母亲只好搬到娘家金林小区公租房相依为命。舅舅党帆因小时候发烧打针导致腿部肌肉萎缩,属三级残疾。外爷前几年做生意赔的血本无归,外债无力偿还,常年在外不回家。外婆常年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但是最让外婆头疼的不是经济,而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她担心孩子上学会不会因特殊的家境而自卑,会不会遭到同学们的歧视…… 

崔兴林特意在孩子生日那天带着一些学习用品去看望

    
    崔兴林了解情况后发现家长忽视对子轩小朋友生活习惯的培养,他坚信“一个好的习惯造就一个人好的一生”,心灵鸡汤润泽、名人故事熏陶、物质帮扶等举措都一一被他详实列在了周密的帮扶计划中,并坚持落实到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在一日常规活动中,崔兴林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午休习惯、饮水习惯、入厕习惯、学习习惯等。利用做游戏、做手工等培养孩子自信心和勇敢品质。利用节假日经常去子轩家陪伴读亲子绘本故事并给他外婆讲些科学育儿方法。逢年过节,经常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二十余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育当以爱为主,这是崔兴林一直都在秉持并实践的教育理念,崔兴林一直在用教育传承着曾经的那份爱,同时,他也希望这份爱能够一直传递下去……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