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

文章来源:陕西省教育厅网站 发布时间:2021/11/8 11:49:00 浏览次数:3079

      教育部网2021年10月29日题: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

履行教师职责使命 预防学生沉迷网游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内容建设、时段时长、学校管理、家校协同和部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做好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作为中小学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更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落实好有关政策要求,做好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工作,应该也能够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手机管理。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使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网民比例高达92.2%。可以说,手机管理工作做好了,就会大大减少中小学生使用网络游戏的时间。作为老师,要通过主题班会、团队会、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讲清楚手机管理的重要性,让同学们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要制定班级公约,引导学生对手机使用和管理规则,以及违反后的惩戒措施达成一致,学会自我管理。要在班级内设置手机保管场所和装置,明确保管方式和责任人,统一保管经申请带入学校的手机。老师要自觉做到不用手机布置作业,也不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触手机的渠道和时间,筑牢校园预防网络游戏沉迷“防火墙”。
      其次,要组织文体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人际交流、缓解压力、体验快乐的一种方式。作为老师,要正视学生正常娱乐休闲的需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的特点,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艺术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在图书馆中、在运动场上、在与同学交流中、在社会实践活动里找到乐趣,放飞自我。既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个人价值,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寻找心灵寄托。又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远离网络游戏的诱惑。
      再次,要强化教育引导。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当代中小学生是网络时代原住民。我们不应、也不可能禁止中小学生接触网络,但必须为他们健康上网保驾护航。作为老师,既要承认学生使用网络游戏的合理性、必要性,又要清醒认识过度沉迷带来的危害性。要注意加强教育,结合身边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网络素养知识,学会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游戏。要注意加强引导,在倾听学生心声基础上,结合个体特点,对其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有针对性的点拨,科学合理的干预。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游戏之外的广阔现实世界,从而自觉转变思想观念。
      第四,要密切家校协作。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作为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家长的作用。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途径,介绍典型案例,宣传防范知识,引导家长充分认识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主动和学校相向而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预防网络游戏沉迷工作。要引导家长发挥好榜样作用,主动减少手机和网络使用时间,多抽出一些功夫陪伴孩子,多从事一些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要督促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安排好孩子的日常生活,有意识地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多从事一些家务劳动、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远离网络游戏沉迷的陷阱。
      从某种意义上讲,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是一场“注意力争夺战”。学校和老师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履职尽责,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和政府部门、家庭、社会一道,共同打好预防网络游戏沉迷“组合拳”,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虚拟的网络空间转移到现实学习生活中来,把中小学生引导到健康快乐成长的轨道上来,帮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劲松分校 张勇)

共同守护清朗纯净的网络空间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出“重拳”防止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看到相关报道后,作为一名曾经的网络游戏迷,我是拍手称快,举双手赞成。应该说,这个文件的“真招实策”真不少,有关规定针对性非常强、政策“含金量”很高,对于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确有实效。
      作为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好学生,有一段时间,我也热衷于玩网络游戏。那还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看到身边的同学拿着手机,联网对战,玩得不亦乐乎,让我看的眼热。聊天的时候,许多同学也是满口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第五人格、我的世界……自己却一无所知,让我感到惭愧。为了不“脱离”集体,我也央求父母给我买了手机,从“旁观”变成“亲测”,很快地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网络游戏的世界真“充实”啊!血脉偾张的紧张感、挑战升级的荣耀感、达成目标的成就感、虚拟社交的满足感……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慢慢地,我开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迅速下滑的学习成绩,是逐渐变得慵懒的身体,是父母焦虑的眼神……对此,我也感到不安,特别是看到媒体上有关报道之后,更是觉得不能再这么做。但真要狠心放弃网络游戏,又感到空虚无聊,难以割舍。身边的一些同学也是这样,一方面因网络游戏和父母、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一方面又深感堕落悔恨,焦虑不已。怎么才能摆脱网络游戏的诱惑,怎样才能重新找回那个阳光乐观的自己呢?很多同学都为此感到迷茫。
      此前,也看到过有关治理网络游戏的报道,但大多是采用“围追堵截”的方式,简单地限制时段时长,开发所谓的“青少年模式”等等。作为“数字原住民”,我和同学们很容易找到回避的方法。而且,玩游戏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玩的话,闲暇时间干什么呢?
      看完关于这个文件的报道,又听父母讲解了其中的具体规定后,我觉得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个文件对网络游戏企业、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称为“史上最严密”的游戏监管令。如要求网络游戏企业要确保游戏产品内容健康干净,不能妨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要求游戏用户必须实名验证,防止中小学生钻空子;要求学校在加强手机管理的同时,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满足同学们身心发展需求;要求家长不仅要管好孩子,更要做好榜样,带头远离网络游戏;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对不遵守规定的害群之马依法严惩等等。
      这种做法,立足全局整体、着眼标本兼治、强调疏堵结合、注重源头治理。既阻断了同学们过度沉迷的可能性,又指出了远离诱惑的途径和方法。就像一股强大的清新剂,让网络空间变得清朗纯净,让同学们能够迷途知返,回头上岸。
      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今天的我们,生逢盛世,又怎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耗费青春,消磨斗志呢?作为新时代好少年,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一定要共同守护好清朗纯净的网络空间,自觉远离网络游戏,珍惜当下,不负流年,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不懈奋斗成为人生最亮丽的底色。(北京市八一学校九年级学生 沈菂)

系统用力 打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组合拳

      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的具体要求,构建了学校主导、家庭重视、中小学生发挥主体性、企业参与、各部门联动监管的复合管理教育体系,有助于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加强网络保护的要求,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要明确具体要求,加强制度约束。《通知》从网络游戏企业和中小学生两个方面细化提出确保网络游戏产品内容优质健康干净、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验证实名注册信息、将未成年人用户纳入统一管理等要求,能够在制度层面保障中小学生积极而正当地开展网络游戏,尽最大可能减少网络游戏沉迷可能带来的危害。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为中小学生合理开展网络游戏提供全面指引。一是做好管理约束,督促学生养成合理开展网络游戏的习惯。细化管理规定,为学生提供可以安全存放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的储物柜,严禁学生将这些产品带入课堂,全面杜绝在校园内违反网络游戏防沉迷规定的行为,在必要时施加合法惩戒。加强正面引导,树立勤奋进取、遵守纪律的榜样,表扬学生在克服网络游戏沉迷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二是做好思想观念引导,促使学生明确合理开展网络游戏的要点。学校要立足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大格局,帮助学生澄清成长方向。巧妙地运用身边事例,指导学生自主制订合理开展网络游戏的行为规范。三是做好环境营造,将引导和约束有机结合。丰富校园文体设施,提供有吸引力的课程、社团活动及其他课外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发挥学习小组和班集体的教育功能,营造进取、参与、包容的团队文化,促使学生互促共进。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要发挥家庭奠基作用,和学校联手引导子女养成合理开展网络游戏的好习惯。家长应当树立家庭教育责任意识,带领子女明确人生理想和成长方向,指引子女选择符合社会发展期望的人生道路;细致优化家庭环境,积极购置书画、音乐、体育器材、科学实验工具,促使子女养成阅读、弹奏、运动、实验、社交等多方面的兴趣;基于平等对话明确在家庭中限时开展网络游戏的规定,坚定地对超时游戏说“不”,在家庭中牢固确立网络游戏防沉迷规定的权威;做好正面榜样,带头遵守规定,不做“低头族”“游戏控”,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激发子女对家长的崇敬和尊重,督促子女走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康庄大道。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做好网络游戏中的自我管理。中小学生要提升网络素养,理性拥抱数字化时代,明智对待网络游戏,在数字化浪潮中努力增强“戏水能力”,避免“溺水”。面对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学习和游戏之间的抉择,学生要逐步明确自己的立场与原则,形成学业优先、游戏限时等规则意识。学生还要理性看待来自教师、家长、同伴的监督,将监督看作是帮助自己成长的力量。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要引导互联网相关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承担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互联网相关企业要遵守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开展网络游戏时段,加强网络游戏分级审查和信息过滤,做好面向未成年人用户的健康安全提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负责。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要落实政府各部门的联动监管责任,构建细密的管理教育网络。网络游戏治理事关教育督导、出版管理、网信、通信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政府各部门要加强部门联动,主动承担责任,理顺合作机制,实现各部门有机衔接和一体化用力,做好面向企业和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宣传、引导,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绿色、文明、和谐的网络成长空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刘长海)

用好“三关一机制” 共筑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防火墙”

      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94.9%,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62.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引导青少年这一“网络原住民”群体健康上网、适度使用网络游戏产品,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增设的“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在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方面的职责。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为教育部门依法履职,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沉迷网络游戏,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实践路径。实际工作中要建好、用好“三关一机制”。
      一、严把设备终端管理关。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要求,紧密配合“双减”,以“小切口”推进“大改革”。紧盯源头治理、堵疏结合,制订准入标准,依申请入校的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远离课堂统一地点存放。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将校园预防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任课教师不布置课后电子作业,不要求学生利用智能设备完成课后作业。在教室外、公共通道、终端设备存放地设置可管可控的电子班牌、亲情电话等,畅通学生与家长联系渠道,以严格的终端管理堵住网络游戏进入校园。
      二、严把网络安全防护关。借助科技力量,实施“绿色校园网络”工程,统筹统建、规模部署IPv6,落实学校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准入系统,加强不良网络信息监控和过滤,确保校园网络安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校园网络行为分析、校园网络安全应急、学校信息化水平评估等系统,通过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专属网络内容绿色度测评依据(试行)》为基础,遴选一批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绿色网络产品、内容,推出校内绿色上网导航,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增强其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三、严把教育管理疏导关。坚持“五育并举”,组织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法治思想、优秀传统文化等意识形态资源,确保所有课程都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将其兴趣从网络游戏前拉开。发挥青少年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广大学生用好学习、社交、娱乐等网络空间场景,参与暖心的网络公益,学习丰富的“四史”知识,开发健康的文化产品,传播网络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开展入户家访、“网络沉迷”学生关爱等多种方式,提醒每位家长熟悉法律规定和国家要求,承担起对孩子的监护职责,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知识,以身作则少上网、多阅读、多陪伴,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从事一些家务劳动、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四、落实教育督导考评机制。要善于用好政府教育督导考评机制,将督导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推动完善政府各部门协同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进一步发挥好学校主阵地、教师主力军作用;重点关注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少年,指导学校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合理安排使用网络的素养,将远离沉迷网络游戏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学校家庭以及中小学生个体等多个层面,需要各方协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共筑“防火墙”,有效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行为,更好地护航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毅浩)

系统建构 综合施策 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教育部与有关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围绕如何做好预防工作,系统性提出了有关政策措施,必将对遏制网络游戏沉迷现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契合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切实需要
      青少年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当前青少年经常被称作是“数字一代”“网络一代”,他们成长的历程一直伴随着网络游戏的蓬勃发展,他们是网络游戏用户中最年轻的群体,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潜在风险和主要危害往往认识不足、抵制乏力,非常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此,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非常重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契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切实需要,对于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是切中了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现实问题
      青少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强有力干预。2018年,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腾讯公司联合发布《2018 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报告》呈现了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和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网络使用时间长、网络使用低龄化、网络娱乐和游戏关注度高、网络使用依赖性强等。一方面,这些问题都非常容易产生;另一方面,单纯依靠青少年自身,这些问题非常难以得到有效解决。2020年12月30日,京师中国传媒智库发布第31期 《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0)报告》,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网络安全认知和行为、网络道德认知和行为六个维度。《报告》指出,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得分不高,平均得分为3.54分(满分5分),网络素养水平刚刚处在及格线以上,有待进一步提高。通知的发布,非常契合青少年网络使用的诸多现实问题,必将对有效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游戏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但过度沉迷其中,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为治理网络游戏沉迷,有关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专家学者也贡献了不少观点方法。和原有政策措施相比,这次印发的通知,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多层面系统建构预防体系
      《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确保内容健康干净”“落实好防沉迷要求”“严格校内教育管理”“推动家校协同发力”和“切实加强监管问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确保内容健康干净”首先从源头抓起,从网络游戏企业服务与产品开发引导、游戏产品审核等关键环节明确网络内容设置规范。“落实好防沉迷要求”从用户实名注册和网络游戏使用时间两个重要方面明确网络使用规范。“严格校内教育管理”从学校的手机管理、上网服务、课外活动设计和网络素养提升教育等几个重要方面切入明确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职责。“推动家校协同发力”从家庭教育指导、家校沟通合作等重要方面明确家庭教育职责,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切实加强监管问责”从网络游戏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不良网络游戏平台和产品的处罚或关停等关键要素入手提升监管问责的品质。五个内容要点从不同层面,系统建构了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预防体系。
       二是多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策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涉及不同部门的职责,单靠教育部门不能有效解决问题。2020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第五章“网络保护”第六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第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条明确规定了网信、公安、新闻出版等部门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职责。这次印发的通知,由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构建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策的良好格局,对于切实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全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 李雯)

网络游戏防沉迷 社会各界齐护航

      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从网络游戏内容、防沉迷要求、校内管理、家校协同以及就落实好此项工作加强监管问责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游戏企业负有主体责任;学校、家庭起到教育管理责任;相关部门要承担起监督问责的责任。体现了国家对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决心和信心。
      预防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在把控源头上发力。严格规范网络游戏企业开发,杜绝出现妨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对产品进行科学合理分类,保证网络游戏内容健康向上、寓教于乐。在精准设防上发力。防沉迷,就要设置坚固的屏障和堡垒,以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防沉迷系统设置,保证中小学生上网的时间不超时。在教育管理上发力。家校联合,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管理到位,不留死角,教育跟进,适时有实效。在监管问责上发力。有监管才有重视,有惩处才有成效。多部门实时监管,对违规行为惩处不手软。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督导显力度。
      对落实通知的几点建议:
       一、撑好法律“保护伞”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不同角度就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提出了明确要求。法律就是硬规矩。这是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从根本上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的必要途径,法律的介入,使我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政策得到立法的支撑,能够使得通知精神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助力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为少年撑起了法律的“保护伞”。全社会都应该注重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提升,法律中特别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相关规定,对于预防网络沉迷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方共建“预防站”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面对沉迷风险,以多方协同的方式进行干预,构建政府、学校、平台、家庭共同发力、齐抓共管的多方联动格局,完善工作体制,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形成完备的防护体系。一方面,政府、行业要始终把防沉迷作为游戏管理的重中之重,严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扎实推进防沉迷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守好学校主阵地,多措并举,疏导为主,学校要做到,一是宣传到位,利用专题教育课、班队会、知识竞赛、宣传园地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向家长宣传手机管理的相关要求,争取家长的配合。二是丰富校园生活,坚持课堂教学正面引导为主,活动教育为辅的教育途径,利用思政课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利用信息技术课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及如何安全上网等相关知识;利用社团活动、课后服务时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构建书香校园,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三是加强家校共育,利用家长会、网络平台等渠道,实现沟通交流,家校共同履行监管责任。
       三、协力做好“引路人”
      沉迷网络就是一种失控状态,靠自律已很难解决,这时就需要他律的介入,因为放任和粗暴干预都会导致沉迷行为的继续失控,所以他律要建立在了解疏导对象,并且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把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的情感补偿引导到更积极、开阔的方向上,最终使学生的行为恢复到可控的范围内。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和引导孩子,做到树立良好榜样,多些耐心陪伴,使家长、教师对学生网络游戏实现可控,最后达到学生能够自控。对于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第一,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如进行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社区活动等,分散孩子对网络游戏过多的关注力,使孩子的课余时间变得有益而充实。第二,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组织学生做互动性的游戏,将学生的精力和兴趣从网络游戏吸引到现实的互动游戏中来。第三,家长应该了解网络游戏,清楚游戏的开发目的,游戏攻略,进而引导孩子了解网络游戏的深层意义,正视网络游戏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形成分析能力、协作能力,特别是养成适可而止的自律能力。对于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学生要找到其沉迷的症结所在,再采取措施将其关注点引导到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去。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切实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落到实处,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安全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辽宁省北镇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刘营凤)

预防沉迷网络,促进学生成长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预防学生沉迷网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又一行动举措,足以表明党中央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学习通知精神,统一认识,落实行动,切实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充分认识加强预防学生沉迷网游管理工作的迫切性
      网络游戏本身并无对错,但沉迷其中却百害而无一利。一方面,它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业发展,容易造成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特别是针对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中而无法自拔,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方向。另一方面,它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校园里“小眼睛”和“小胖墩”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两大重点突出问题,甚至个别不良网游添加了许多宣扬暴力、血腥、色情等不健康内容,让许多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人误入歧途。
       二、把握关键环节,积极探索预防学生沉迷网游的有效途径
      《通知》从五个方面对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体现标本兼治、内外联动、疏堵结合,充分突出了问题导向,特别是对于一线教育管理者而言,“严格校内教育管理”“推动家校协同发力”等要求切中肯綮,蛇打七寸。济南外国语学校对标《通知》要求,在教育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一是严控手机入校,营造良好氛围。严格落实《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济南外国语学校制订了《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管理规定》,严禁学生携带手机、电脑和带有通讯功能的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入校。同时,为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在教学楼和宿舍安装了多部智能可视公用电话,并将办公室所有电话向有需求的学生开放使用。
      二是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转移学生兴趣热点。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关键是帮助其寻找兴趣替代品,《通知》明确要求“学校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我校积极落实艺体“2+1”行动计划,开设交响乐、健美操、拉丁舞、冰壶、网球、足球等多类艺体特色项目,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艺体特长。同时,利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科创课程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打造更加丰富的科技虚拟世界,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育人环境。
      三是打造预防“网瘾”阵线,形成家校育人合力。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携手共治,作为家长更应承担起责任,成为孩子建设更有质量“精神城堡”的推动者。学校积极落实济南市教育局提倡的建起“养机场”、力行“众厨芳”、潜心“上书房”生活德育践行活动,倡导学生和家长共同设计制作存放手机的固定场所(“养机场”),在手机存放期间,引导家庭通过开展食育和劳动教育(“众厨芳”)、加强读书交流(“上书房”)等活动,营造更有质量的亲子时光。
      四是加强日常教育引导,提升专业化工作水平。《通知》指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中小学沉迷网络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我校依托专业化心理教师团队,不断开展转化网游成瘾少年专项课题研究,积极邀请法治专家到校为学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专题讲座。同时,针对部分沉迷网游学生,建立了由班主任、成长导师、心理教师、家长组成的联席会商制度,“一人一案”制订转化方案,努力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济南外国语学校的育人目标,下阶段,我们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落实《通知》有关要求,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水平,在互联网时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起晴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校长 刘新利)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