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榆阳在行动 | 实践篇(二十二)

---榆林市第九小学推进“课堂•课程•课业”深度融合,构建家校携手育人格局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榆阳区教体局 发布时间:2021/12/8 8:01:42 浏览次数:189

榆林市第九小学创新推开“1+n”的课后服务课程形式,“1”是课后服务中第1节课的基本内容,指导完成作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与答疑;“n”是第2节课的特色课程,在周一到周五的课后服务中,实施中高年级“浸入式阅读+兴趣培养”、一二年级“兴趣+特长”的特色课程,达到整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学校紧紧围绕“双减”核心,顺应儿童天性和认知规律,聚焦“课堂、学生、作业、评价”强化教研,补足短板,形成“复习导练——自主学习——反馈交流——检测强化——总结提升”的课堂建构。以教学能手示范课、骨干教师研讨课、普通教师走班磨课、年级教师同课异构等多课研磨形式,把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理想课堂。扎实开展“影子”教研,利用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等以点带面,加快教师梯队建设,促进教师课堂施教水平提升。教研组内开展“优秀教案,优秀作业、特色作业”互选互评活动,建立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层作业、个性作业和特色作业”展评制度,实现了以评价促引领、以评价促“双减”,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结合区域实际,融入校园文化,对校本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着力打造陕北民歌、榆林小曲、腰鼓、陕北秧歌、剪纸艺术等58种特色课程,引领学生在趣味实践中,实现个性化发展。课后服务之后,学校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和家长,通过亲子阅读、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涵养优秀意志品质。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空余时间走进社会,参观文化馆、博物馆、野生动物园等场所,丰富课余生活,拓宽学习视野,促进全面发展。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