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数字阅读行为现状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 发布时间:2021/8/27 11:19:10 浏览次数:630

引言

“数字阅读的定义”:数字化与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智能环境、数字环境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及形态,其中延伸出来一个定义为“数字阅读”,泛指文字、图像、影音,甚至VR等一系列新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阅读素材,通过手机、平板、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媒介来产生的阅读形态。“数字阅读”具备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存储便利、携带便捷等天然优势,越来越多的得到了阅读者的首选及肯定。

“数字阅读的意义”:我们通常将“阅读”定义为“最小的学习行为单元”,阅读的行为不仅仅存在于语文学科,而是贯穿所有学科的一种基本学习能力。教师群体整体学历层次、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较为强烈的阅读需求,推进教师数字阅读,一方面可利用自身阅读引导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做好离学生最近的数字阅读推广人,更可以利用数字资源开展有效教学、充分协作交流、实施教育科研。因此,有教育学者指出:数字阅读正在成为撬动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支点,提高教师的数字阅读素养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调研目的

全面深入了解我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及数字阅读现状,知晓数字阅读概念普及应用程度;总结一线教师阅读规律,发现数字阅读过程普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发掘凝练数字阅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优势,提出推广意见。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制作电子化调研问卷,设计相关内容问题,向全市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发放;组织专人深入基层学校,走访了解教师阅读现状,召开全学科教师座谈会,实施更为具体、实际的访谈调查。

三、调研情况

(一)调查问卷、访谈问题设计

电子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问题板块,一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任教等信息;二是阅读行为调查,包括对数字阅读概念了解程度、常用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渠道等;三是数字阅读影响因素调查,主要调研受访者对数字阅读对其所本身产生的一些积极影响因素的态度。此外,调研问卷还设计了一个必答题选项,问题为“您觉得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在数字阅读应用推广方面应该做哪些工作”。

座谈会访谈问题主要围绕调研问题设计,旨在对调研问题进行补充,或引发同类型其他问题,搜集意见建议。

(二)调研问卷、访谈情况

本次调研问卷发放给榆阳区、定边县、靖边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等6各县区,共有近百所学校3670名教师有效填写了调查问卷。走访榆阳区、佳县、吴堡县、米脂县4各县区16所学校,访谈教师300余人次。下面,我将调研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简要分析调研情况。

问题板块一:个人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研的3670名老师,其中女性2749人,男性921人;小学老师1608人,中学老师2062人;理科老师1256人,文科老师1874人;主要年龄段集中为31-40岁和41-50岁,分别为12621191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827人,占调研总人数的77%

问题版块二:阅读行为调查

1.对数字阅读概念知晓情况

有效回收的3670份调研问卷中,2009人(占比54.74%)表示对数字阅读的概念有充分了解,1377人(占比37.52%)表示有所了解,但未深入了解,完全不了解概念的284人(占比7.74%)。访谈中发现,数字阅读的概念了解情况并不乐观,但实际数字阅读行为应用的较为普遍,说明一线教师在顺应时代潮流、接受新技术新事物能力方面基本不存在障碍,但是缺乏有效的提倡和引导。

选项

小计

比例

了解

2009

54.74%

听说过,但不清楚

1377

37.52%

不了解

284

7.74%

2.目前主要阅读方式和意愿方式选择

无论是调研还是现场访谈,目前单纯选择数字或纸质一种阅读方式的老师为数不多,64.28%的受访老师表示自己同时会使用两种阅读方式;而相较之下,62.78%的受访老师在意愿上更青睐于纸质阅读。

数字阅读

524

14.28%

纸质阅读

787

21.44%

二者都有

2359

64.28%

更喜欢数字阅读

1366

37.22%

更喜欢纸质阅读

2304

62.78%

3.阅读内容及获取途径

数字阅读的具体内容形式多样,以教学有关资料和时政新闻居首,分别有77.41%71.36%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性阅读;小说和学术期刊文献相较次之。阅读内容的获取途径则五花八门,受访教师群体掌握着大量的大众化或专业性的阅读渠道。

小说

1724

46.98%

时事新闻

2619

71.36%

教学有关资料

2841

77.41%

学术期刊文献

1250

34.06%

明星娱乐

774

21.09%

养生类

1555

42.37%

情感类

835

22.75%

其他

1088

29.65%

4.阅读的环境及时间

受访者的主要阅读设备是手机(占比95.86%)和电脑(41.42);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放学前后的家中,以及通勤途中等碎片化时间,55.48%的受访者表示,并无专门的阅读时间,受事业和家庭钳制,阅读时间比较分散,每天能坚持阅读1个小时以上的,不超过四分之一。

工作日的早上或晚上

460

12.53%

课间休息时

249

6.78%

周末和假期

925

25.2%

比较分散,空闲即读

2036

55.48%

半小时以下

793

21.61%

半小时到一小时

1782

48.56%

一小时到两小时

770

20.98%

两小时到三小时

245

6.68%

更多

80

2.18%

5.阅读行为及收获

受访者数字阅读内容的篇幅主要集中为中短篇,长篇仅占比7%;而且超过半数的阅读者仅仅会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部分,并且很少会有笔记或者标注注释;再没有特别需求时,也不会重复去查看阅读内容。7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特殊需求的时候,不会且不愿意为数字阅读内容付费。多数人表示,数字阅读可以提高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对释放工作压力和改变学习生活方式也有较大帮助,更多的受访者表示,目前的数字阅读环境及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不大。

业务水平提高

1940

52.86%

释放工作压力

2295

62.53%

个人素养提升

2536

69.1%

人际关系更和谐

1109

30.22%

学习/生活方式改变

2163

58.94%

问题板块三:数字阅读影响因素

第三板块的调研问题设置,主要是为了了解数字阅读能够影响的因素,如是否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扩大知识面,在生活和教学工作中是否起到作用等等。从问卷反馈来看,70%以上的受访教师对数字阅读持肯定态度,但受访群体同时认为数字阅读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四、调研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发现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受访群体普遍认同数字阅读的优越性,但却更加青睐纸质阅读;一方面受访群体在意愿上是接受并且肯定数字阅读的,但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行为不尽如人意。我们在分析矛盾的同时总结调研结论。

1.从阅读内容来分析

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时,将阅读内容分为两个大类别,一是个人阅读行为,主要包括娱乐、小说、时政要闻等,二是专业阅读行为,主要为教育教学教研相关。从个人阅读行为来讲,应用数字阅读环境较多,因为阅读素材通过数字环境更容易被检索和发现,且便于随时阅读;但网络环境能够提供的阅读内容和素材丰富多彩,却良莠不齐,很多知识、文字、数据未经过专业机构或者教研机构的鉴别,是否具有参考性和实用性,甚至一些特殊内容的真实性都不能完全保障,引起了阅读者的困惑。从专业阅读行为来讲,应用纸质阅读较多,据受访者介绍,纸质书籍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但同时也都存在一定制约,制约其一是携带不变,制约其二是检索不易,不能在有效时间内获取急需的阅读内容。

2.从阅读时间来分析

受访者一致表示,能够用于有效的阅读时间并不充足。数字阅读在不被青睐的前提下,依然有较大比例人群表示经常使用数字阅读并且过半的群体能够坚持每天进行数字阅读活动1小时左右,最主要的原因是数字阅读更加适合碎片化时间。教师群体特别是低学段语文教师以女性居多(本次调研访谈男女比例为1:3),女性教师在正常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兼顾家庭职责,用于专心阅读时间较少,在通勤、课间、睡前等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活动已成常态。碎片化阅读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无法保证阅读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很多的阅读点不能有效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思想和收获。

3.从阅读渠道来分析

在近几年的图书市场配比报告中可以看到,纸质书籍的销售和配馆(图书馆配备)比例逐年下降,年均下降在10%左右,而电子书籍、刊物配比不断增高,2020年,电子类书籍市场份额达到了纸质书籍的5倍以上。2017年,榆林市教育局创办榆林数字教育图书馆,为全市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素材,一线教师同时也掌握着较多的网络读书、学习渠道,从广度来说,数字阅读获取渠道不存在问题。再从专业性和小众性来看,数字阅读还有明显的局限性,很多专业领域(如政史地学科教育资源)阅读资源匮乏,精品的阅读资源收费昂贵,一般不被接受;学科教师教学资源相对充足,教师参赛(如教学大赛、教学能手)视频资源基本为零。

4.从阅读环境来分析

一个优质的阅读环境可以产生更好的阅读体验,优质阅读环境必然包括外在和内在两个环节。所谓外在,是指阅读的地点、光线、坐姿等,所谓内在,是指阅读的氛围。通常来说,数字阅读难以营造一个好的阅读氛围。从外在来讲,手机和电脑等电子阅读工具难以保证身姿和视力的舒适;从内在讲,数字阅读所处的网络环境,信息流量大,内容班杂,容易使人的注意力被其他信息所吸引,从而不能专注阅读,这就是所谓的“阅读迷航”现象,而纸质阅读更容易创造专心、稳定的阅读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要么很优异要么很普通,基本没有中层次。在吴堡县一所小学中,阅读的氛围相当浓郁,经访谈学校90%以上的教师每天能够保障2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且在阅读期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从榆林教育数字图书馆后台数据反馈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学校教师代表表示:学校的校风和校训,极力倡导阅读,学校的阅读环境带动了阅读气氛,阅读气氛也进一步改变了阅读环境,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产生了质变,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数字阅读在我市教育系统中的现状可以总结如下:数字阅读的概念基本广泛认知;数字阅读具备的优势已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受众阅读习惯;不具备科学的规范和积极的倡导环境;没有营造良好的大环境氛围;有广泛的需求但缺乏专业性指导和获取渠道。

五、建议对策

1.促进教师个人数字阅读能力发展

全面推广数字阅读概念,通过广泛宣传、专业指导,加强教师对数字阅读的自我认识和管理。以榆林教育云平台、榆林教育数字图书馆为依托,广泛开展数字阅读教科研活动,引导教师认识到数字阅读对自身专业发展及素养提升的意义;举办广泛的数字阅读宣讲活动,指导教师掌握行之有效的数字阅读方法(如渠道获取、信息检索整合等技能),避免碎片化阅读、浅表化阅读带来阅读感知的缺失;发现一批数字阅读能力、水平较高的老师,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以典型带动区域发展。

2.改善整体数字阅读环境

一是加大对榆林市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引进精品阅读资源,特别是专业性较强、受众领域偏小的资源,教师自身素养提升资源,教师参赛资源等,保障教师阅读渠道畅通;

二是面向全市教师调研阅读需求,聘请在职或非在职的一线优秀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担任读书推荐官,从官方渠道(如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定期推荐书目及获取渠道,代替教师在网络大环境中整合优质阅读资源;

三是创建学校数字阅读环境,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读教室无线环境及硬件配置,创设个人阅读、静默阅读、有声阅读等数字多样化阅读形态,有条件的学校可电子阅读器引入读书环境,以保护教师视力;

四是加强校内阅读活动管理,加强校外阅读倡导;校内定期设定读书时间,专项用于教师阅读,建立考评机制;校外破除教师阅读量限制,以星级等级、个人荣誉、集体表彰带动教师阅读积极性。

五是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借鉴市委宣传部“最爱读书的榆林人”评选活动,在教育系统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活动交流读书经验,评选一批喜欢读书的干部职工,并奖励一定量的优质图书,以激励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读书的积极性。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