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教育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政秘科 发布时间:2023/4/7 10:13:24 浏览次数:7

2022年,市教育局紧紧围绕《中共榆林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榆林市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和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及时调整了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并将法治建设纳入教育系统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日常督导检查,保障人员力量和工作经费,确保法治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健全依法行政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等环节,推行“不见面”办事,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落实行政机关聘请法律顾问制度,聘请陕西纳智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担任市教育局常年法律顾问,全年无行政应诉案件。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立项、调研、起草、征求意见、法律审核、备案、实施、监督等工作制度,确保规范性文件备案及时、监督有效、实施合法。三是依法推进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审批事项,在榆林教育网、政务微博和官方微信上向社会公开,让公众知晓。在“三名”教师评选、中小学招生、职称评定、干部晋升等方面实行公示制,进一步扩大干部群众知情权。加强政务信息公开,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通过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官方微信等公众平台发布信息2413条,办理回复百姓问政990件,有力提升了公众知晓率和社会满意度。

二、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一是推进法律知识进校园。全市各中小学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各学段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期(学年)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中小学德育课程为主渠道,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普法主力军,保障中小学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和经费“四落实”,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秋季开学,各级各类学校集中开展了“法治第一课”和“法律进学校”宣传周活动。按照《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陕西省教育系统“八五”普法工作方案》(陕教〔2021〕200号)等有关精神,制定我市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将普法工作和教育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并纳入县市区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保障普法工作深入有序开展。组织广大师生重点围绕《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网络安全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扎实开展学法用法活动,有效提高了干部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二是加强教育普法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八五”普法工作要求,紧扣《榆林市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通过丰富的活动载体,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宪法、民法典、公务员法、保密法等,提高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能力与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法律进机关与书香校园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专题报告会、主题演讲、知识测试等形式,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学习宣传新修订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能力与水平,提高了校长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各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校长报告等形式,加大对家长的普法力度,教育家长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有效发挥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三是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全市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宣传周”“宪法日”“宪法晨读”等主题活动。鼓励学校通过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利用班团队会、课外活动等多种渠道,带领学生诵读宪法、礼敬宪法,讲好宪法故事。加强宪法教育,将宪法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学段设计宪法教育活动,提升教育效果,推进宪法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和各方面。

三、依法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一是规范招生行为。完善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政策,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完善“榆林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系统”,每位入学学生凭身份证号码只能在一个县市区报名,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秩序;落实“两为主,两纳入”政策,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做好复转军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组织高、中、成考等考试11次,涉及考生191995人,全面实现平安考试目标。二是规范从教行为。制定了《榆林市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和督导检查方案,持续开展“三查三整治”治理行动,组织专门力量,查人籍分离、违规招生、违规接转学生和学籍业务办理不及时等问题,整治跨学区招生、择校热、高价生、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环境。三是规范管理行为。引进第三方专业评价,逐步完善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扎实开展督导考核、中考体育、学生信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政策,2022年优质高中学校招生指标分配到县乡初中由2021年的1所学校扩大到14所学校,各县市区优质高中实现了全覆盖。四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印发《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禁止性事项负面清单(试行)》《关于开展暑期校外培训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建立“榆林市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系统”,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线上管理。“双减”办联合开展节假日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和违规补课问题查处行动,有效治理义务教育段学科类违规培训现象反弹情况,进一步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572所压减到2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1038所压减到992所。五是有序推进课后服务。印发《榆林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强化课程育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全市共有359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44.5万名学生和2.7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分别达97.52%、87.09%,实现了完全寄宿制学校之外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课后服务学校数和课后服务时间达标两项指标均达100%。13个县市区均已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制度。六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和法治教育。严格落实1号检察建议以及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每学年教学计划不少于12课时,在教学中增加反欺凌、反暴力行为、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底线、强化规则意识。制定《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工作制度,有效发挥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作用。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将学校安全管理、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后勤管理培训列入年度市级培训计划。2022年安排100万元培训安全管理人员1200人次。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和市依法治市办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校园及周边环境进一步改善,市教育局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在省市各类检查评比中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但是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中还存在“双减”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校园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够精细化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2023年工作中给予推进并解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