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专家走进榆林十一中开展初中语文、历史入校指导活动

文章来源: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发布时间:2023/5/30 16:45:43 浏览次数:0

  为进一步推进榆林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实验校工作,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2023年5月16日,榆林市第十一中学迎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语文、历史)联研活动专家入校指导。




  人工智能项目组专员王蕊;西安中语会副理事长、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编高中教材学科审查专家,国培、省市教师培训专家廖蔚芬;陕西省历史学会理事、陕西省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家咨询委员成员张艳丽一行三人深入我校一线课堂,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指导活动。

  我校作为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学校之一,本次联研活动是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背景下专家直面基层一线的实践环节,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形式上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讲座、单元整体教学方式的培训与实践等,促进教师学科理论、专业水平进一步发展。

  语文组活动中,专家廖蔚芬老师做了《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革与实践》为题的精彩讲座,她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要求入手,深刻解读了(2022版)课标制定的背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时代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学实践中具体的要求等问题。她指导教师们在今后备课和教学中,注重考虑课标、教材、学生情况和个人特点等多维因素,逐步形成符合当地要求、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和个人特色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老师们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历史组活动中,专家张艳丽老师做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的思考与实践》主题讲座。张老师详细解读了新课标的变化以及落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表述、如何精确把握历史学科的精髓等问题,同时分享展示了优秀的教学案例。张老师希望,老师们在对新课标的深入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学以致用,优化教学策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地课标精神,为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新课标落实和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做出自己的贡献。




  语文组活动中,我校武雨宁、黄豆老师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常规课汇报展示。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均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高度融合,都能够多层次设置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与合作者”的新课标理念,得到了专家老师高度评价。

  历史组活动中,郝秋燕老师的《明朝的对外关系》和文琳老师的《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汇报课,都紧紧围绕新课标理念,以培育学生以史为鉴、热爱祖国的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树立国防意识,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强盛而努力拼搏的斗志。




  课例展示结束后,学校四位老师对自己汇报课进行了多维度反思。专家老师对四节课进行了细致中肯的点评。

  专家老师对学校教师在常规课堂中能紧密联系生活、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于教学常规、课堂都能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提升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同时为教师们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本次专家入校指导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让教师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对现代智能手段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转变对教育传统思维的认知和观念的改变,提高了教师信息化应用素养。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