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逐光而行 共研共学行稳致远

---榆林市“名师引领行动”科研送教下乡活动走进高新一小

文章来源:榆林高新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2023/12/19 14:55:48 浏览次数:1

  捧一抹冬日暖阳,携一颗教育初心。为充分发挥榆林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2月18日上午,榆林市教研室小教科科长朱艳、语文教研员田小涛、数学教研员段静、榆林市第九小学校长王莹等8位省市名师来到榆林高新第一小学开展“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科研送教下乡活动。活动分为语文、数学两个活动,分设在阶梯教室和躬行楼多功能厅两个会场,全体语文、数学教师参加本次教研活动。

  语文会场

  语文会场由副校长张玉梅主持。送教专家组姬艳老师和高新一小付菁老师就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进行同课异构。

  付菁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学生由读好词语到读好长句子,再到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春之美,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校教学能手付菁老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


  姬艳老师基于学情,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精准设计。以“跟着课本去旅行”为情境,以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替换词语、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朗读、链接阅读等方法,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之妙,在读中欣赏小兴安岭四季之美。她也能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整堂课学生沉浸在“幸福课堂”之中,实现了“真学习”。


  

  榆林市第十八小学、陕西省教学能手姬艳老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


    水相荡而生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同课异构结束后,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田小涛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重难点突破、学生学习效果、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对付菁老师的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榆林市第九小学校长王莹对姬艳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准点评。她们都高度肯定了两位教师课堂中的亮点,同时也就课堂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两位专家都能聚焦课堂问诊把脉,她们精彩的点评、专业的引领、细致有效的指导,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


  

  榆林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田小涛点评

 

  活动最后,榆林高新第一小学校长冯班连做总结发言。冯校长对各位专家前来传经送宝表示感谢,希望老师们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深耕课堂,践行新课标理念。她指出,在教学中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让课堂闪现出生命的灵动。

  数学专场

  数学会场由副校长郭艳利主持。送教专家组成员惠龙龙老师和高新一小、省教学能手刘小妮老师就《探究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进行同课异构。

  刘小妮老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指操巧妙的导入新课,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等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新知,在思维碰撞中得出结论。刘老师的问题驱动,语言精炼严谨,一“问”激起千层浪,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还充分发挥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了思政教育。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陕西省教学能手刘小妮老师执教《三角形边的关系》


  惠龙龙老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三角形在生活总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中,他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善于抓住课堂生成,充分借助媒体技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通过几何直观,轻松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四基四能”,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创造意识。


  

  榆林高新第七小学、陕西省教学能手惠龙龙老师执教《三角形边的关系》


  同课异构结束后,教研室小教科科长朱艳和高新三小副校长王艳结合《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本质、“四基四能”、核心素养及自我思考四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两位专家充分肯定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数学素养,同时就打通知识间的联系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榆林市教研室小教科科长朱艳点评


  名师引领,笃行致远。本次科研送教下乡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区域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优势互补。相信老师们定会在教学路上,不断追逐名师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文/任盼)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