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教育概况 > 正文

榆林教育发展概况

时间:2024-11-20 17:13:30
来源:榆林市教育局
作者:榆林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字体: 打印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92所,其中幼儿园736所、小学312所、初中166所、普通高中40所、特殊教育学校12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普通高校4所。有在校学生80.01万人,其中学前13.92万人、小学34.96万人、初中15.75万人、高中7.75万人、特殊教育1060人、中职3.46万人,高校4.07万人。有教职工6.97万人(专任教师5.67万人,其中学前1.81万人、小学2.21万人、初中1.49万人、高中8698人、特殊教育409人、中职2721人、高校2834人

近年来,榆林市委、榆林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加快实施“138511”工程,落实“五好战略”,出台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榆林教育现代化2035、学前教育奖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20条措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中心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各类制度供给和政策体系,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

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深化招生改革,全面落实学前和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均衡编班等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来榆客商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实施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落实分类认定、差异奖补、限价收费”政策,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7.0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89%。推行控辍保学十项制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6%。推进高中学校标准化创建工作,全部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化条件,建成省级示范高中8所,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93.8%。所有县市区挂牌成立社区大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1%,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4.9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2年。1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和省级“双高双普”验收,建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2个。

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按照“每县办好一所优质高中,每个乡镇办好一所中心小学和幼儿园,重点乡镇办好初级中学,全市镇区办好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总体思路,以扩大增量、改善城区办学条件为重点,“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12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6.06万个,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31亿元。实施信息技术“云网端”一体化建设,建成榆林教育云平台和教育数字图书馆,全市中小学教学用计算机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校园网覆盖率、多媒体教学终端“班班通”覆盖率均达到100%。全面实现了“宽带网络进校园、触控一体机进教室、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课堂”。推行“互联网+教育扶贫”新模式,开展城乡网络结对帮扶。实现了教育资源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教育公平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教育质量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办校”办学理念,强化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游戏化教学、义务教育“五育并举”、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方式改革。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深入开展“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榆林实践”专项行动,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常态化推开双常规管理检查、亮点观摩、教育质量监测活动,举办中小学质量分析会和教学竞赛、教学论坛等活动,促进理念更新、方法创新。持续提升教育开放交流水平,与北京海淀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北师大、陕师大、北京人大附中签署合作交流协议,与北京华樾、上海铭师等知名组织和机构深度合作,以全新视角推进优质资源帮扶、学科能力建设、评价标准设计、专家智库支撑、教学试点改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逐步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系、供给体系、评价体系、治理体系日臻完善

教师待遇大幅提升建立教师工资绩效改革机制,在教师原工资基础上,财政再增加教师工资总额的15%,用于绩效考核。提高班主任津贴,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分别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1500元和2000元标准核定,幼儿园按每班每月600元标准核定。由学校按劳考核分配,建立起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激励机制。大幅提高名优教师待遇,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优教师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3万、1万元;建立省市县三级名师津补贴制度,坚持“人在补贴在、人走补贴留”原则,每人每月分别享受1000元、800元、600元津贴,全面实现了教师待遇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近年来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优秀人才已经走上校长岗位。推行教师补充“四个一批”机制,“十四五”以来累计招聘和引进各类教师7411人,选派479名校长、4385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其中骨干教师1204名,占比达到27%;银龄计划返聘教师76名。目前,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6.97%,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5.8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7.61%,普通高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9.64%(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达16.33%),中等职业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38%(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达7.95%)。市级财政每年设立教师培训经费1000万元,累计已培养出名校长164名、名班主任387名、名教师772名,评选出56个“教育世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