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00016082127J/2021-00141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教育局 | [ 发文日期 ] | 2021-08-23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对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第299号 提案的答复函 |
罗启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议的建议》(第299号)提案我们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教育局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坚持“五育”并举,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开展中小学新时代思政课创新与品质提升行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育德与育心、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等的示范引领作用,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共同育人的格局。
(二)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遵循坚持正确导向、彰显共同价值、发展核心素养、注重继承发展、突出文化特色、着力体系完整六个方面原则,突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凝聚全体师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不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 以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师生,以精神的力量凝聚、激励师生。注重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开展学校净化、绿化、美化、制度化“四化”行动,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100所,让学校成为学生生活的花园、学习的乐园和精神的家园。
(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教育项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陕北文化、边塞文化、转战精神、治沙精神等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充分挖掘榆林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资源,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建设100个学科课程基地,丰富立德树人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全面而充分的成长。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今后,我们认真总结近年以来“家校共建”工程实施方案以来的工作经验,扎扎实实落实《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一构建书香班级主题班队会。进一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正确的价值观时时刻刻在孩子们身边。
二建立以市县区为单位的名人榜。深入到每一个学校,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我们当地的名人精神,名人效应。让孩子不盲目追求一些所谓明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我们本身的家庭教育工作已开展的普及,首先对于家长的再教育,让他们能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他们可以做孩子最好的榜样,家校共育,让孩子树立远大抱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