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610800016082127J/2023-00073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榆林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3-11-16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榆林市教育局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47号提案的答复函
榆林市教育局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47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3-11-16
来源:榆林市教育局
分享:

蔡永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全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质量的提案》(第14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规范课后服务实施

2021年市委、市政府将课后服务列为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市教育局将其作为“局长年度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推进。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通知》,提出“六务必 ”“十严禁”要求,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满足学生和家长不同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已开展课后服务,共有47.7万名学生和29394名教师参与,参与率分别达到96.7%84.6%

二、加强课后服务课程建设

1.下发《榆林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工作要求,坚持“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安排作业辅导、德育、阅读、科技、体育、艺术、劳动、安全实训等多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2.印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全市中小学全面加强立德树人,从着力于优化学校整体课程结构,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着力于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强化课程育人,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加强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要求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根据学校文化传统和发展现状,明晰办学定位与育人目标,积极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

3.组织开展学科课程基地建设活动,大力推进体教育融合、文教结合、科教联合。制定《榆林市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公布《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全市11个国家级项目、14个国家级传承人和59个省级项目,鼓励各县市区和各中小学聘请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去校园授课,给传承人提供舞台和课堂,筑牢我市非遗传承保护和利用基础,不断丰富“第二课堂”资源供给,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凝聚育人合力。督促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总结课后服务经验做法,征集在课后服务优秀案例,在各级媒体、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各县(市)区、学校创新宣传形式,通过海报设计、短视频、成果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课后服务进行大力宣传。指导学校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委员会、设置课后服务家长开放日活动等方式,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关心和支持课后服务工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2.加强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提高质量服务。加快建设教职工为主体、社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稳定性高、专业性强、素养好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弥补教师不足的问题。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督促各县市区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检查督导,监督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3.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评价激励机制,确保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自主权。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将参与课后服务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评职评优的重要参考。保障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实施的必要经费,建设与完善配套教学设施设备,为学校开发开设特色课后服务课程提供条件保障。

感谢您对榆林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榆林市教育局

20239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