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610800016082127J/2024-00029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榆林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4-10-30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榆林市教育局对《关于实施县中振兴战略的建议》的复函
榆林市教育局对《关于实施县中振兴战略的建议》的复函
时间:2024-10-30
来源:政秘科
分享:

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对市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225号建议的复函

 

张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县中振兴战略的建议》(第225号)收悉,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建议回复向您反馈如下。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促进县域高中与城区高中协调发展,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统筹谋划促进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34所省级标准化高中,8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前期新建、改扩建了神木中学、神木实验中学、府谷中学、吴堡中学、绥德高级中学等县域普通中学,目前市上准备开建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学校高中部,榆阳区计划新建榆阳中学,高新区计划新建高新四中,神木市计划新建北师大神木实验学校(高中部),靖边县计划新建靖边一中具体规划消息请以发布公告为准。市上将强化对高中阶段教育的统筹规划,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学龄人口、城镇化进程和实际需要,在充分挖掘原有教育资源基础上,有计划、分年度、按标准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结合新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增添县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必需的设施设备,努力使每一所县域高中达到办学和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标准,争取到“十四五”结束,全市省级标准化高中达到100%,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30%。

    二是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和校级发展合作体。突破区域和校际壁垒,建立“市、县、乡”三级学校发展共同体,完善“优质学校+新校”“优质学校+弱校”“优质学校+乡村学校”和“优质高中+乡村初中+薄弱小学”共建型模式,重点探索“优质高中+薄弱县中”共同体建设,夯实共同体内招生改革、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责任体系。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习管理的要求,优质学校与县域薄弱学校搭建共享课堂、专递课堂,开展远程教育教学互动,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薄弱学校。学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文化共建、教研交流、项目合作、一体发展,加大学科骨干教师互派力度,实现教师资源、课程开发、教学教研、质量评价、定向招生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加强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及时为县域高中学校补足配齐教师,特别是短缺学科教师。深入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支教工作,鼓励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教学名师支教讲学,通过组建名师工作坊、开展结对帮扶等形式,探索建立跨区域校际之间教师共享机制,解决县域高中优质教育师资不均衡和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指导各县用好用足“省属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特岗教师计划”“银铃计划”,加大力度吸引国家免费师范生、优秀毕业生到县中从教多种方式分层分类开展县域高中阶段教师培训。在榆林市中小学“卓越校长培养工程”中,向县域高中倾斜,加强对县域高中人才的培养,为县域高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四是多措并举提高县中办学水平。近几年,各县市区在提高县中办学水平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实践。榆阳区率先实施校长职级制和校长责任制改革,大力建设教育联合体带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神木等县市区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校长,引进优秀教师团队,府谷县与西安交大附中签约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横山区动员爱心企业捐资3个亿成立教育慈善基金优化激励机制,靖边中学与西工大附中、靖边三中在与西安高新中学深化合作,定边中学名校冲刺屡有突破,成为全市县域高中的翘楚,绥德中学、绥德一中与省教育督导学会签订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米脂中学、吴堡中学等县中学生低进高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子洲中学在省教育厅的帮扶下设立“西中班”,教学质量得到有力提升,县域生源得到有效巩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坚持“一个优先”落实“五好战略”加大对县域高中建设资金投入,健全县中发展提升保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县中振兴。

    再次感谢您对榆林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宝贵建议。

    特此函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